從上學期就開始醞釀,有校工會組織一次崇明一日游。這是因為祖國第一大島臺灣因為歷史的原因,婦孺皆知。海南島,旖旎的風光令人神往,在那里享受過沙灘、陽光的人真不少。唯有我國第三大島——崇明島僅僅一江之隔,就有很多上海人對她不了解。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島的形成是由一個沙洲開始的。它位于長江口,是長江上游的水經年累月地帶著泥沙在此慢慢堆積而形成的,上千年過去了,一個不起眼的小沙洲竟然成了中國第三大島。這還是讓很多人想往的,但交通的不便又讓很多人卻步。
崇明越長江隧、橋通車后,期待已久的車游崇明的愿望可以實現了!畢竟這座中國第三大島,就在家門口。今日,長江天險阻隔只是一道風景線,可以讓我們更近地領略天際相連的長江口。越江隧橋的便利,真的是拉近了兩地的距離,也圓了我們游崇明的愿望。
進過精心準備,全校63位教工,20位家屬,上路了。這次計劃過長江隧道和長江大橋,然后沿陳海公路西行70公里。到達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——西沙濕地。
出校門,轉羅山路,上中環。中環五洲大道出口下,往崇明方向過長江隧道(8公里),單向三車道,奶黃色的頂,兩邊漆著藍色的逃生口,加上黑色的路面和醒目的分道線,使隧道顯得格外清晰和干凈。這是我見過的最有線條感最明亮的隧道,絕對國際一流。過長興島接著上長江大橋(10公里,橋柱上有題字“崇明跨江大橋”,看字體像是江澤民題寫的)。大橋的起伏變化之大和曲線之美,也是中國之最。中國的建橋水準已是世界一流,崇明大橋也是中國大橋最有造型、最美的大橋,似蛟龍橫空出世。過橋,從陳海公路出口下。沿途各旅游景點都標識的很清楚,有一份崇明地圖就連縣城也不會走錯路。
浦外-西沙濕地-縣城南門-浦外270公里,過路費150元隧橋來回。
過橋就見大片的民房,這些建筑還不錯,就似一片別墅群。崇明島的生態比上海要好很多,這些農舍,多少還保留一些農村的景色。在繁華大都市鬧慣的人多少還覺得有些荒涼。一些斑駁的老房子和一些新的玻璃幕墻樓房混雜在一起,但樓層都不太高。一路上看到豪華轎車疾駛而過(不知是當地的還是來旅行的),但也沒有看見冒著黑煙的拖拉機在路上跑。打扮入時的年輕姑娘和穿著整齊衣衫的農民,給人不錯的印象。
陳海公路雙向四車道,中間有綠化隔離帶?,F在車不多,顯得很寬綽。我們一路向西行駛,沿途并沒有城鎮,路上行人、車都不多。大概1小時50分鐘到達西沙濕地。
西沙濕地公園是免費公園,緊臨長江邊,蘆葦叢生,進入這片濕地主要是看大片的蘆葦(原生態的公園)。今年春天來的晚,眼前還是一片嫩綠的蘆葦、吐著新芽的柳樹、潮溝的自然地貌。除了大段大段的木質棧道之外,并無多少人工痕跡。很幸運,走累了,可以在平臺的木椅上坐坐,吹吹清風,聽著沙沙聲。是江,是海,是蘆葦發出的聲響?還是心聲?這里還有聽潮裝置,貼上耳朵靜靜聆聽,漲落潮時的自然之音,是些最平淡,最單調的聲音!讓人感慨,人生也是這樣,來了、去了!
(下面是我們一位老師的描述,作為本游記的結尾。)一進入這一片濕地,走在長達2公里的木棧道,從西沙濕地的大門口,一直通向濕地深處通到長江邊。木棧道兩旁是茂盛的樹叢叫得出或叫不出名的植物,一個個圓圓的螃蟹洞吸引著頑皮的孩子一試身手,蓬勃野生的馬蘭又羈絆住大人的腳步,蹲下身,輕輕采擷一會兒就是令人艷羨的收獲。風輕輕地吹拂,陽光暖暖的照著,久束于城市的心靈從來沒有如此親近過自然。也許城市能讓物質生活更美好,但是崇明讓心靈感覺更放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