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,我們20位
上海東方網的博友,在東方網和上海
崇明縣委宣傳部的組織下,做了一次登島旅行。我的感受可以概括為四個
連貫的數字:四、三、二、一;也就是:四種色彩,三重感受,二大
特色和一個比喻。
我對崇明島最深的印象,莫過于這四種色彩了。
紅色,火紅火紅,那是成排成排婷婷玉立的雪松。原本是翠綠或是墨
綠的松葉,在寒風之中漸漸地變成了楓葉般的紅色,濃烈而熾熱,熱
情又奔放。在島上東平國家森林
公園的林海中,這火紅的雪松林就像是一只只昂揚的火炬,厚重而成熟,
給人以信心和力量。
黃色,金黃金黃,那是
西沙濕地一望無邊的
蘆葦蕩。金黃色的葦桿,短則一兩米,長則四五米,高高低低的、粗粗細細
的、厚厚實實的、濃濃淡淡的,組成了一個波瀾壯闊的蘆葦海。葦桿
頂頭,是那飄揚著的蘆花,像羽毛一樣輕盈,像鳥兒一樣活潑,在葦
桿的頂頭瀟灑地舞動著、活潑地跳動著,浪漫極了。
藍色,碧藍碧藍,那是在崇明島上仰望晴空時的感覺。它讓我們這
些久居鬧市區的人,感受到了難得的天空本色和自然原色:藍得清清
爽爽的,藍得澄澄碧碧的,藍得透透亮亮的,藍得單單純純的??催^
了太多的裝飾和做作之后,人們對原汁原味有一種特別的欣賞和崇敬
。
綠色,濃綠濃綠,那是崇明島上桔林的顏色。也許是本來就很綠,
也許是被枝頭綴滿了的黃澄澄的桔子襯托了以后尤其顯得綠,說不清
,總之,我覺得那綠很濃很濃,濃得化不開,濃得散不去。都到這個
季節了,濃綠的樹上還有沒摘下來的桔子;尤其讓我心疼的是,那濃
綠的樹下散落著不少成熟的桔子。
崇明島給我的三重感受是:如詩如畫、如夢如幻和如癡如醉。當我
來到島西頭的西沙濕地園,沿著一條蜿蜒著的,用褐色的木條搭成的
2010米的棧道,穿過蘆葦叢,走向
長江邊的時候,我覺得這里的風景就是一首無言的詩;而我就走在這天然
的詩叢之中,被這天然的詩包裹著、夾帶著、推搡著前行。當我走進
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的時候,我看到那里紅紅黃黃綠綠相互襯托著的葉
色,那一條條給人無限想象的林間小道,以及林子里那些精心設計的
雕塑和小品造景,我感到,那就是一幅畫,一幅風情萬種的畫。
走到西沙濕地盡頭的江邊,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:陽光照射下,
江中形成了一條三角形的無限延伸著的波光粼粼的光帶,配著濃濃淡
淡水墨畫似的江面,再和江邊的濕地交疊在一起,讓人仿佛置身于奇妙的
夢境之中。而當我來到島南面“崇明島”石的觀光平臺處,望著水天
一色、一望無際,寬闊的長江面的時候,我又仿佛融化到了這大氣磅
礴、氣勢恢宏的長江美景之中了。人幻化成了與水天融為一體的一個
精靈,像是一條魚,也像是一只鳥。
如癡如醉的感覺倒不是由風景帶給我的感受了。吃著島上的特產,
一種紫紅色的小玉米,如果不是看著那玉米的樣子,我不會認為我是
在吃玉米,那么軟、那么糯、那么香、那么甜,太好吃了!這既像是
水果又像是糕團一樣的玉米,我還是第一次吃。仔細想想也挺好笑的
,讓一根小玉米把我撩撥的癡癡的。讓我醉的,是島上的另一種特產
—崇明老白酒:喝的時候,讓我想起甜酒釀的醇液,一種香甜迷醉的
感覺;喝完以后,又讓我很興奮,有一種回味無窮、欲罷不能的感覺
。
崇明島的兩大特色,在于它獨特的地理條件。第一大特色是它的大
,驅車穿行在崇明島上,我完全忘了這是一個島嶼了,島太大了,在
中國的島中,排名第三;第二大特色,我已經把它寫在我這篇文章的題目
里了,它不像有些島浮在海面上,也不像有些島飄在江面上,而是由
江和海共同懷抱著的,島的南北西三面
臨江,島的東面靠海,所以,它是一個由江海共同環抱著的島嶼。
最后,我要說說我對這個寶島的一個比喻。它還不像有些島嶼那么
舉世矚目,已經被打造得金壁輝煌了,它也不像有些島嶼那么荒涼渺
小,至今藏匿民間;它更像是一個已經被發現了巨大潛在價值的寶島
,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,它的地理位置太奇特了、也太優越了,人們
都看好它的未來和前景。然而,它太大了、太豐富了,要將它完全雕
琢好有待時日,它更像是一個正在打造中的鉆
石島!